人物
时段
朝代

別集類
總集類
长。而潘胡两先儒之言又如此。不敢更为他说。
程子曰。今志乎义理。而心不安乐云云。如此者只是德孤。叶氏 释德
孤之意恐未安。愚则以为用心太过。气失其养。故不能配道义。气不足而徒有德。故孤耳。
与族侄渼湖书[第四 (第 172L 页)
 章句以所得乎天。(止)窃所未晓。
虚灵不昧。不昧二字。固是明之义。而若虚灵二字。则是心之本体。以此专作明字训。似未安。且所得乎天。

固是 释德
之义。而必待言虚灵二字。然后始见德之为心。则虽谓虚灵带德字意无不可。且人之所得乎天。至应万事。皆是释 …… (第 193L 页)
 敬直。恐在察后。不当言包。
来教之以敬直为在察后者。似以章句必察乎此。为省察工夫。敬以直之。为存养工夫。然章句之旨。未必以必察乎此。直为省察工夫。敬以直之。专为存养工夫。恐必察乎此察字。说得轻而当不得省察工夫。敬以直之。始为工夫。而为兼存养省察也。盖以敬直对义方言。则专为存养。而若单说。则为兼存养省察也。农岩尝以敬以直之为兼动静。若以必察乎此。为省察工夫。则不成以敬以直之为兼动静矣。
答圃阴别纸
 第一条
窃惟释经之例。明德若是明与德。则章句必对释二字。而先释明。后 释德
矣。今明德。非明与德。而是明底德。故只一股说节次推明。而不为对释。且德字实明字虚。故其释也。以德为主 (第 194L 页)
。而若明字义。则只是带说耳。盖其语意所得乎天。是总言德之义。虚灵不昧。是言德之明。具众理应万事。是言德之明者之所为耳。如此看。觉尤浑圆。而若夫 释德
释明之云。则恐涉支 (第 194L 页)
。说理流行无少间断。主敬存养。天理流行。亦无少间断。故程说如此。曰然。(更思之。程子兼为字释。朱子单 释德
字。似有别。更问次。)
为学不在多言。昨寄君近思录一卷足矣。此一卷亦多。只在操得一个心。要操心。须涵 (第 70L 页)
  
演义吴氏曰。大人。犹言成人。明德。是心统性情。一心之全体也。分言之。明属心。兼理气。德属性。该体用。朱子释之备矣。大抵德者。得也。得乎天。是 释德
之为义。虚灵不昧者。心也。释明字。具众理应万事者。统性与情也。 (第 98L 页)
释德
字。
 但为气禀所拘。人欲所蔽。则有时而昏。然其本体之明。则有未尝息者。故学者。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。 (第 98L 页)